【学习强国】苏州工业园区苏相合作区:工业制造搭乘数字经济“东风”跑出加速度

2021-10-03 16:24:48 sipurd 295

工业制造如何搭乘“数字经济”东风?苏州工业园区苏相合作区交上了一份崭新答卷。近日,3E·数字智造园二期签约暨三期开工仪式在苏相合作区举行。现场,中汇瑞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蒲公英孵化器、昆山纬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恒动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可亿创新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签订了3E·数字智造园二期意向合作协议。

1.jpg

3E·数字智造园(二期)与意向入驻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终于成功签约,接下来就是加油干。”签约仪式现场,来自合肥山秀碳纤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春笋欣喜地说道。作为3E·数字智造园二期的签约企业的重要参与者,张春笋不仅对3E·数字智造园充满信心,更对苏州精密制造、数字智造产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2018年,深圳光大同创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子公司合肥山秀碳纤科技有限公司,专门研发生产碳纤维部件。今年年初,该公司的碳纤维部件生产遇到了扩充产能的瓶颈。

“近几年,我们的发展速度很快,然而原有的场地已远远满足不了生产的需求。”张春笋坦言道,建立新的工厂是当务之急,如何又快、又好地找到适合研发生产新材料的厂房,着实让他犯了难。为了寻找合适的新厂址,张春笋和他的团队考察了包括合肥、武汉、深圳等多个城市的产业园。

“最终,因为贴心的服务、高效的政策、优越的地理位置,我们选择在苏相合作区内的3E·数字智造园落户,成立可亿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碳纤维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张春笋告诉记者,洽谈初期,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企业从进驻到生产,中间需要经过多重审批,“我们产能需求迫切,在进驻产业园和审批流程方面争分夺秒。”

在如此紧张的时间要求下,3E·数字智造园相关负责人立即表示,企业虽然还没有进驻,但审批流程可以先办起来,这大大提升了企业的落地效率。作为最早投入“市内飞地”苏相合作区开发建设的国企之一,苏州工业园区城市重建有限公司于2012年组建子公司苏州圆德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专营区内产业项目,旗下3E产业园(3E·数字智造园一期)于2014年开园,经过近七年运营完善,逐步完成由传统制造向精密智造的产业革新,吸引了海鹰空天材料研究院(苏州)有限责任公司、苏州亿马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等18家优质企业入驻,实现了园区整体产业格局样板化打造,预计2021年可实现工业产值15亿元-20亿元。

2.jpg

3E·数字智造园一期实景照片

即将于2021年四季度竣工交付的占地108亩、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在建之际就吸引了一批高端制造行业的意向签约客户。该批企业入驻投产后,将为苏相合作区产业集聚带来新的效能,同时由行业龙头企业带来的上下游产业链及功能补充型机构也将进一步赋能整个苏州的数字智造全产业链发展。最新开工建设的三期项目针对前两期招商反馈进行了优化,在地面承重、货梯荷载等方面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提升,满足工业上楼的需求,还配备了专门的停车楼,客户服务更加全面。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新兴数字智造型企业的追捧。

3.jpg

3E·数字智造园三期效果图

3E·数字智造园一轮又一轮的拓展延伸与产业升级折射出了苏相合作区政企联袂争当“店小二”的活力。在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两区的紧密合作下,苏相合作区仅用一年时间就快速完成了一系列服务流程完善,3E·数字智造园三期项目也成了区内名副其实的首个“四证齐发”“拿地即开工”的标杆项目。

正如苏相合作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夏晨坦言:“在地方主导产业培育壮大的过程中,苏州圆德这样的国企代表把自己也当做了‘招商员’,一直同合作区招商部门携手努力,我们现在真正可以做到‘优中选优’招引项目,整个市场也对苏相合作区的发展前景满怀积极预期。”

近年来,为适应城市产业发展需要,各地都在积极探索盘活城市工业“存量”。从“精更新、细更新”入手,舍弃短期利益,放眼长远发展,“腾笼换鸟”,帮助引入企业降本增效,竭尽全力让优质产业落地生根,才能切实提升土地使用效率,助力城市实体经济能级跃升。

“期待3E·数字智造园为合作区产业发展提供新空间、新动能,为工业园区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高地和相城区实现‘一区十业百园’的发展图景提供有力支撑。”苏相合作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吴烈在采访中表示。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重建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 苏州工业园区置业商务广场5楼、9楼

电话:0512-66606999

传真:0512-66606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