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宵达旦一个接着一个项目串场,确保所有学校能够按时甚至提前交付使用;十多天日夜不休,将重达1500公斤的钢箱梁从川流不息的沪宁高速上方稳稳推过;台风带来的风雨不期而至,班子成员亲自带队各参建方负责人徒步检查隧道主体工程全线的安全。不论严寒酷暑,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朱银珠心系项目,每周不定期深入项目巡查工地一线,了解基层最新情况,帮助解决困难。这些都是园区城市重建公司在建项目上的日常。
一直以来,园区民生项目建设的周期总是那么紧,因为早一天竣工交付,就能够早一天看到老百姓享受便利与实惠的笑颜。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园区干事创业的不竭激情落实在行动上,就是每一次的到场、每一场的不缺席。
优质教育“引擎”不停机
暑期本是父母携孩子出游的旺季,于城市重建学校项目组的近十名项目经理来说却是不可得的奢侈。9月投用的新校正紧张验收调试,而下一批竣工的学校则早已进入抢抓工期的关键阶段,公司大项目经理石玉楚不得不连夜周转于各项目工地进行协调,加上白天来不及处理的案头工作,偶尔难免通宵达旦。今年8月超强台风利奇马来袭,城市重建各工地早已做好应急预案,与园区第八中学重建项目一期工程一墙之隔的老校区由于地势低洼不幸被淹,项目经理唐俊诚第一时间协同校方、施工单位一起连夜开展排水抢险,学校第二天即恢复了正常教学。
伴随园区发展25年,园区优质的义务教育成为吸引人才入驻的一大关键因素。随着园区常住人口规模日益扩大、二胎学龄潮的到来,持续的教育基础建设是拉动区域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引擎”。新校筹建、老校改扩建一个接一个,学校项目建设常年无休,留给有些项目的施工周期甚至不足一年。工期虽紧,质量与安全却不能掉队,城市重建分管学校项目建设的总经理助理朱峰和石玉楚每个周末都会到所有在建学校现场督察,确保生产进度和安全。园区教育“引擎”的一刻不停离不开所有规划与建设者的无私奉献。
先进技术24小时护航
9月18日,剑科路接方湾街(跨沪宁高速)主桥钢箱梁顶推施工完成。历时11.5天,重达1500吨的钢箱梁桥顶推行程136米,桥下的沪宁高速通行分毫不受影响。该工程在跨度、纵坡等方面的施工难度均创下了目前国内同类项目之最。为了确保对沪宁高速交通‘零影响’,项目采用了步履式顶推技术,在技术人员监控下,由14个千斤顶组成的智能千斤顶系统昼夜不息地工作,城市重建大项目经理聂志勇和该工程项目经理应文兵带领全体项目组员与参建单位通力协作,24小时值守,顺利按计划完成了顶推。
一方面是要尽力减少工程建设对周边生产生活的影响,另一方面则要千方百计尽快建成,让好项目早些服务民生。剑科路接方湾街工程对接地铁3号线方湾街站,又居于沟通星澜学校与学区住宅的要道,众多市民翘首以盼,项目从规划建设之初就有条不紊、加班加点抓进度,同时专家论证、技术攻关各步骤一环也不放松,在保证安全、质量的情况下,主体工程将力争在春节前完工,大桥有望在明年3月底交付使用。
“6+1”和365,只为360°放心
9月21日,风雨交加,作为落实“防风险、保平安、迎大庆”工作的一部分,城市重建党总支副书记、副总经理莫军伟带队,组织金鸡湖隧道各参建单位总监、总代及项目经理冒雨徒步,开展对金鸡湖隧道主体工程全线安全大检查大整治行动,严查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和现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确保项目安全生产,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营造良好环境。
计划于2022年末开通的金鸡湖隧道项目是全市瞩目的重点项目,工程沿线俱是湖西、湖东的黄金地段,地上交通、地下管线、湖区环境情况复杂,曾有媒体用堪比“心脏上动手术”来形容,其背后所做工作之浩繁非参与者所不知。早在去年,由公司重点项目部负责人李甫宁带领的金鸡湖隧道项目组所有成员就开始了“6+1”工作制,并建立夜间值班安全巡检制度,一遇重要节点往往还要全天候处理反馈工作,春节期间微信工作群里也响个不停,这一切都是为了让项目始终高效推进,让3分钟穿越金鸡湖的那一天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