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走进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以下简称“西交大苏州附中”)的校园,到处树木郁郁葱葱,走道洁净明亮,几乎看不出一丝在建工程的踪迹。
叶方政是项目城市重建派驻的项目经理,自2014年1月西交大苏州附中二期工程开工以来,他几乎每天从早到晚都驻扎在项目现场。不到两年,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二期工程拔地而起,扩建后的整个学校可容纳4000多个学生就读,对于园区这所生源需求巨大的高中而言,缓解了燃眉之急。
校园南大门(项目经理在接受采访)
低调务实的现代校园
盛夏,城市重建如期交付了西交大苏州附中二期工程。新校舍高大的玻璃窗与厚重的实墙对比形成虚实变化,干净的白色墙面与青灰色板材墙面的连接使立面丰富而不杂乱,现代、简洁、大气的建筑风格显露出学校的独特基因,也与旧校区融合得不着痕迹。
新教学楼
正如西交大苏州附中“为师生幸福奠基”的朴素办学理念,其建筑风格也给人以沉稳大方的感觉。二期工程建设的初衷就是为了缓解学生就读压力,以更好的姿态来容纳园区的广大学子。在新校园里,实验室、教学楼、美国课程中心、半地下车库等设施一应俱全;6层楼的学生宿舍布局合理、设备齐全,与大学宿舍无异;老食堂与新食堂由两根横梁与写意竹林景观的组合连接到了一起,完全满足新容量校园师生的就餐需求。
通往食堂
“一期工程至今投用十一年,为确保新校舍的建设达到整体,因此我们改进了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基本延续一期的建筑风格。”叶方政介绍,二期工程以“行云流水、生态学府”为指导思想,虽然整体风格没有大改变,但重在细节上卯足了功夫。考虑到二期工程主要针对高三学生,项目组把教室的木门改为更为坚固的钢制防盗门,并在每个教室里都安装上LED照明灯,保护学生视力的同时也节能环保。
“现代范”不一定要大价钱,项目组综合考虑造价、建筑面积等因素,把半地下车库和屋顶花园结合,既可以使停车位获得最大空间利用,也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校园中不多见的休憩与观景角度。
屋顶花园
由于在项目的整个建设期间,施工现场与还在正常教学的校区紧密交叉,叶方政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解决了许多困难:“我们要在不影响学生上课的情况下,保证工期按计划推进,需要平衡各方面,对工作人员一定要强化管理。”可在他看来,施工中所有的困难比起能为学生创造优质学习空间带来的兴奋,就不算什么了。
名副其实的森林高中
漫步在建成的西交大苏州附中校园内,不论新老校区,教学楼或是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的树木都让人犹如徜徉在一片森林中。竹子、桂花、樱花、芦苇荡……校园内每个角落都绿树成荫,这和一般的新建学校里尽是小树苗的情景大为迥异。
宿舍楼
“二期用地空了10年,校方一直在二期的建筑用地上种植树木。在施工阶段,我们把二期的树木挪到一期,建好后再把这些树还原。”叶方政介绍道。不仅如此,项目组还从公司负责拆迁的厂房附近移植了279棵废弃树木,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任何破坏,不浪费一棵树。正是项目组的尽心尽力,打造出了一个园区繁华都市中“森林高中”。
不仅如此,针对一期建设景观相对零碎、对使用者开放性不足的情况,项目组在二期建设中强化了对于景观整体性的设计。校园景观设计以樱花为主题,在南北主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樱花大道”,学校北侧入口广场和教学建筑院落特别打造成园林山水为主题的景观,人行通道多用绿竹与木头连廊的组合设计,凸显出校园古朴的诗意。叶方政笑着说:“相信这样的景观,除了为师生学习交流创造优良环境之外,还能减轻师生由于工作学习产生的精神压力。”
车行道旁
西交大苏州附中二期的设计方案本没有特意将其打造成“森林高中”,而城市重建项目组因地制宜,积极调用可调用的资源,一切从师生的心理体验出发,尽可能创造比方案更美好的校园。成功的项目管理筑就了这所“富有人情味”的学校,而二十个月的全力投入造福的将是园区未来千千万万的学子。